第520章一亿票房的三级片
张辰满以为凭着这一次的推波助澜可以尘埃落定,没想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网络上,关于激情戏的调侃不少,关于‘美化汉奸,污化烈士’的声音也不小,但这二者却始终没有形成一股力量。
对《色戒》的负面评论被分散了。
刚好,也有不少人站出来为《色戒》说话,一时间,二者倒呈现出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
支持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电影界人士,比如业内的一些成名导演,演员,学院派的教授,影评人……
这些人普遍认为《色戒》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对李胺的评价非常高。
《色戒》是对人性的反思与关怀,这种反思与关怀的高度是目前大陆导演无法企及的。
和艺术性相比,网络上热议的那些情色和美化汉奸问题只能算是一些小瑕疵。
此外,他们认为电影就只是电影,不应该与其他的事情联系起来,尤其是政治。
另一种就是女人了。
你没看错,《色戒》的女性拥趸非常多,她们普遍同情王佳芝的遭遇,将自己深度带入角色,能够理解王佳芝的动机。
瞧瞧她们怎么评价的:
王佳芝从头到尾都没有被人真心对待过,家人丢弃她,组织利用她,自以为是的恋人躲在她的身后还要推她进火坑,唯一给过她一丝爱意的是她的敌人,她为此赔上一生。
眼看已经11月中旬,再过半个月《环太平洋》就要上映了,可媒体热度依旧被它牢牢霸占。
张辰只能亲自出手了。
回国,特意提前透露了消息,然后他如愿以偿的在机场被媒体记者包围。
“张导,您这次回国是”
“《环太平洋》即将上映,我得回来和中影商量一下发行上的事情。”
《环太平洋》的热度还是挺高的,漫画,玩具,编年史,一整套组合拳下来,还是很吸引眼球的。
更别说这大半个月的预告片轰炸。
三天一个;
电影里稍微出名点的角色几乎都露过脸了。
效果当然非常好。
要不是出了《色戒》这档子事,没准《环太》的热度会不亚于正在上映的《集结号》。
《集结号》别看宣传声势上不如《色戒》,但票房可不差。
目前上映二十天,票房已经拿了1.5亿,估计最后破两亿轻轻松松。
“张辰导演,最近《色戒》在舆论上引起的对立您了解吗”
张辰点头:“我虽然人在国外,但还是关注国内的。”
“那您是如何看待这次事件的”
“我很惊讶,一部三级片,票房居然超过了一亿”
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估计可以算作史上最卖座的三级片了吧。
嘶
媒体集体倒吸一口冷气。
张辰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张嘴,就来了个大的。
媒体们瞬间就激动了。
还得是张辰啊。
你不在内地这段日子,我们想找个大新闻都费劲。
这刚一回来,立马就送个大新闻。
果然是媒体之友!
等一下,他刚才怎么说的
三级片
张辰说《色戒》是三级片!
这是要和李胺开仗的节奏啊。
大新闻,绝对的大新闻。
“您为什么要说《色戒》是三级片”
“本来就是啊,《色戒》在香港的定位就是三级片,在北美的评级也是nc-17,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就是17岁以下青少年禁止观看。”
哗哗
此前,关于《色戒》激情戏的讨论一直喧嚣尘上,所有人,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知道《色戒》里有大量的艺术戏份。
但还从没有一个人像张辰这样从电影评级的角度评论过《色戒》。
这可不就是一部三级片吗
“这片子,从拍摄到宣发,都让我很无语。
李胺导演是国际大导,喜欢探讨艺术和人性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我想问的是,这些东西向就一定要用肉体去呈现吗
那些床戏的意义在哪,对电影有什么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完全看不出来。
而且我坦白说一句,很多人其实就是冲着那些镜头去看的电影,这点没人否认吧”
张辰的话可谓是一下子撕开了《色戒》的外衣。
“在香港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你知道《色戒》的发行方是怎么宣传这部电影的吗
长达半小时的激情戏!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好莱坞最佳导演啊,这名头不比激情戏的噱头来的好
后来我弄明白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拍电影不是新闻,奥斯卡最佳导演拍三级片才是新闻。
这下你们知道为什么一部文艺片票房居然能达到一个亿了吧……”
张辰没继续说下去,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
色色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一些资深的记者更是想起来这段时间《色戒》的宣传策略——长达半小时的激情戏。
又想起了1分46秒时长的英文预告片,汤小姐,背对镜头,站在窗前的样子,充满了诱惑……
“抛开这些所谓的激情戏不谈,我依旧很讨厌《色戒》,因为这部戏三观不正。
大家如果了解过,就应该知道《色戒》的原型是郑苹如刺杀丁墨邨事件。
郑苹如是中统特工,丁墨邨是大汉奸。
这是一起非常正能量的刺杀事件,虽然最终失败了,郑苹如女士牺牲,但没有任何不磊落的地方。
然后到了电影里被拍成了什么样子
王佳芝被加了六段激情戏,用以表现她的堕落是有原因的,是情有可原的。
这不是抹黑烈士是什么
六场戏之后,汉奸易先生好像也不是那么面目可憎了。
导演给易先生找到了人性的闪光点。
我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汉奸身上找人性。
后来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则采访,是《三联生活周刊》对李胺的采访。
李胺的原话:“我要拍《色戒》,就因为大家提到抗日就慷慨激昂,只有张爱玲看透了这个东西。从女性的角度,一个女人去色诱汉奸,这个东西对我诱惑太大,我又兴奋了”。
瞧,原因就在这里。
李胺生于台湾,他没见过为了新中国前仆后继的那些英雄们,他就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出现那样的英雄。
说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想要骂娘,这些搞艺术的喜欢结构世界我理解,但连革命你们也想解构,是不是过分了
我再问,这样的故事,让未成年人群看了,真的好吗
他们和李胺导演一样,也没见过新中国的那些英雄。
他们会不会看了电影后觉得那时候就是这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