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吕氏的爹吕本:老吕家祖坟冒烟了!
武英殿内,朱元璋的目光透出森然寒气。
整个人的气势在这一瞬间,变得极其的凌厉骇人!
长期跟在朱元璋身边,且已经办了不少大案的锦衣卫指挥使刘英,这个时候都禁不住的神色为之一变。
只觉得脊背发寒。
皇帝脾气不好,这事他自然是知道的。
可是却从来没有如同现在这般,给人如此吓人的感受。
看来,这太子侧妃干出来的事儿,应该不小。
甚至于,应该是触碰到了当今陛下的禁忌。
不然的话,皇帝绝对不会如此反应。
只是,刘英心里面对此却满是好奇。
因为从安排在东宫那边的秘密眼线所进行的回报,可以看得出来,太子侧妃吕氏,也并没有干出什么过分的事。
不仅不过分,而且还分外的贤良。
对皇长孙疼到了骨子里,对于太子,对有了身孕的太子妃常氏,都特别的好,照顾的极为周到。
最近两天,对太子妃常氏,吕氏更是好上加好。
不仅仅如同之前的般,一日三餐的给太子妃,变着样做吃的。
现在更是增加到了一日五餐。
那叫一个尽心尽责。
从哪里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谁看到了不得称赞一声,太子侧妃,是一个特别好特别好的人
各个方面都没得说。
可以说,如今的东宫,里里外外都是太子侧妃在忙。
没了她,不说垮台,但最起码要比现在混乱,做不到如此这般的井然有序。
怎么现在,陛下在听了自己所禀告的这些后,居然会是这么一个反应
不应该,真不应该!
不过片刻后,一个想法在心中升起。
莫非……这是陛下觉得太子侧妃干出来的这事儿,其实都是装出来的
或者是想要通过给太子妃做饭的事儿,而采用一些什么手段,对太子妃不利
目前,也只能是如此想了。
不然他是真想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反应如此之强。
达到了一个,让他绝对意想不到的地步。
朱元璋的反应自然强烈,毕竟这已经从一些方面证实了,他的猜想和推断。
自己带着妹子,前几天去东宫那边见大孙子雄英,真的刺激到了吕氏。
让吕氏有些忍不了了,想要动手来谋害自己家老大媳妇儿。
从之前的一日三餐,一下子增加到现在的一日五餐。
朱元璋可不相信,这里面没有吕氏的坏心思。
现在看来,已经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能够认定,吕氏就是条毒蛇!
上辈子自己家老大媳妇,因难产而去世,就是这个毒妇在后面故意使坏!
而这个使坏的办法,这个毒妇早就知道。
如今不过是被自己这边所做出来的一些事给刺激了,忍耐不住提前动了手。
朱元璋心中杀意难以遏制。
不过,最终还是被他硬生生的,给忍耐了下去。
原因无他,这个时候吕氏所干出来的这事,根本不足以认定,她是在谋害自己家老大媳妇儿。
也不能形成有利的证据,向自己家标儿证明,并让自己家标儿相信,吕氏就是这么一个毒蛇。
现在,他这里能做的只能是继续等待。
让吕氏这个毒蛇,一步步的暴露,留下真切的犯罪事实。
然后自己才好一举将其给解决了。
“做的不错,继续盯着,这事儿不敢放松。
那边有什么情况,要及时向我进行汇报。
东宫那边的那个姓吕的宦官,也要着重盯一下。”
片刻之后,朱元璋努力收敛心神,平复心绪,望着刘英出声交代。
刘英立刻出声应下……
刘英离开后,朱元璋手指扣着御案,神色悠远而又冷冽。
吕氏是人是鬼,接下来很快就能知道了!
最多不过三四个月,事情就能得见分晓。
到那时,如果真的如同自己所猜想的那样,吕氏是条毒蛇。
那自己可就要不客气了。
不仅吕氏要死,她的全家,以及三族都要死。
当然,这三族当然不包括自己家。
总不能把自己家,也给抹脖子陪吕氏去。
若有可能,依照朱元璋对吕氏的愤恨,将其九族给诛杀才是再好不过。
但是,和诛三族比起来,诛九族终究有些不太现实。
更多的只是一个解恨,或者是威胁人的说法。
都已经隔了那么远了,又经历了元末乱世。
这九族上哪查
还是三族更合适。
若能证实,吕氏是个彻头彻尾的毒妇,把吕氏给解决了,也能了结自己一桩心事。
而且,不论是自己家老大媳妇儿,还有自己家雄英,应该都能躲过浩劫……
……
崇明这边,备倭水师衙门,到了此时,整个备倭水师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局面早已被完全控制。
清查整编的事,也正在实施。
哪些人可以继续使用,哪些人需要裁撤,让他们脱离备倭水师,把他们送到远离大海的北方内地,当寻常百姓去种地。
都正在稳步的进行。
备倭水师和海寇的渊源太深。
不仅仅是那些中高层的军官里面,有很多和海寇有勾连。
基层的诸多军官,乃至于很多的兵卒,也同样是如此。
涉及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把他们,都给一股脑子的杀了。
把他们从水师里裁撤下去,取消一切待遇,变成寻常百姓去种地,来到远离大海的北方内地,才是斩断他们和大海之间联系的最好办法。
既把事情解决了,还能进一步促进北方的繁荣。
朱棣坐镇备倭水师衙门,事情做的一丝不苟。
有了当日带三百人单刀赴会的豪举,以及接下来赏罚分明,处理得当,斩杀备倭水师那些不行的中高层。
以及对于诸多将领,兵卒们的处置问题上,称得上一声赏罚分明,杀伐果断。
如今在备倭水师这里,朱棣有着极大的名声。
再没有哪个人,敢轻视这个年轻的王爷。
以至于不少人都在感慨,龙种就是龙种,就是非同常人。
哪怕只是如此年轻的一个王爷,真的开始做事情时,却也那般的井然有序,丝毫不缺手段。
朱棣坐在这里,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一些哭求之声,丝毫不为所动。
这些备倭水师里面的寻常兵卒,之前跟着那些人在海上为非作歹,干出了那么多的事情来。
这个时候,被革除军职,发往北方去当寻常百姓种地了,知道后悔了。
知道哭求了!
可一切都晚了!
而今的大明,将士们的地位很高。
远远超过了寻常百姓。
在朱元璋的亲自掌控下,整体上,大明将士的待遇很高。
吃空饷,以及克扣粮饷这些事情,也并不严重。
甚至于在很多军队里,这种事儿直接就被杜绝了。
军人的社会地位,也是极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寻常兵卒,被革除了军职,能变百姓去种地,会是这么一个反应也就正常了。
对于他们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不过如今朱棣的大部分心思,并不在这上面。
而是在海上。
他很想知道俞通源他们这一次将计就计,带着海船出海,假装和海寇交易。
有没有从方部海寇那里,狠狠的撕扯下一大口血肉。
若是能够办到,那这一次又能额外多做出不少的事情了。
海上的陈方两部海寇,着实张狂。
今后需要仔细的把他们,一一都给铲平才行……
一天之后,俞通源等人返回。
朱棣得到消息之后,立刻亲自前去迎接……
“殿下,臣等无能,让殿下失望了。
没能抓住方部海寇的那些人。
那些狗东西们很警惕,觉察到了一些不对,就提前跑路了。”
俞通源对着朱棣单膝下跪,出声禀告,满脸羞愧之色。
朱棣将俞通源扶起。
“南安侯不必如此,这事儿本身就属于有枣没枣,捅两杆子。
能有收获最好,没有收才属于正常。
这本来这就不是咱们这次的任务。
况且,这也非是南安侯等人办事不利。
是对方过于狡诈,提前觉察到了不对退走了,非战之罪。
南安侯辛苦了。”
朱棣一边说,一边亲自拿起壶给,俞通源倒了一杯水,让俞通源来喝。
俞通源将之接过,心里面暖暖的。
只觉得这位燕王殿下很可以。
不仅有勇有谋,而且处事这些还特别的让人佩服。
有着很强的魅力,让人不自觉的就想要跟着他好好干。
“这些人就让他们再逍遥一段时间吧。
终究咱们这里还会将他们消灭了!
不管是陈部海寇,还是方部海寇,都必然要死!
在海上为非作歹这么多年,也到了收他们的时候了!
吴祯不敢干,也不愿意干的事,咱们来干!”
朱棣望着俞通源,声音里带着一些豪气。
俞通源立刻抱拳,说定然要肃清海面。
“南安侯,到了这个时候,我也就不再隐瞒什么了。
有些话也可以提前给南安侯说,让南安侯心里面有个底儿。
我父皇之前在中都城时,南安侯等人押着明王前去见父皇。
我父皇说,会给你们巢湖水师一条路,一条不用靠走私盐等违法乱纪的事,就活得很好的路。
当时我父皇没有与你们说明。
只说时机不对,时机到了就会让你们知晓。
现在,就由我替父皇来与你们分说吧。”
朱棣望着俞通源,一脸认真的出声说道。
听了朱棣的话,俞通源立刻便要单膝下跪,却被朱棣伸手将他给扶住。
让他不必如此。
“想来不用我说,依照南安侯的聪明,应该也已经是大致上猜出来了不少。
没错,我父皇有意废除海禁,重新设立市舶司。
以官方为主导,开始对外经营贸易。
要把海贸这块儿,特别赚钱的肥肉,从那些乱臣贼子,奸商,海寇的手里面给夺取回来。
海贸是一件极其挣钱的事,而想要将之给经营好,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便是要有一支特别强大的海军,为之保驾护航。
而这支海军,便是巢湖水师!”
听到朱棣的话,俞通源神色激动。
虽然这几天,跟着朱棣来到这里,使用雷霆手段拿下备倭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