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豆看书 > 其他类型 > 空间裂缝:她操控命运棋局 > 第159章 就让我多坐一会儿

第159章 就让我多坐一会儿(1 / 2)

雨过天晴的傍晚,觉醒空间公共频道的背景色被系统自动调整为橙蓝渐变。没有公告,也没有谁解释为什么,但用户们点开系统时,纷纷在心底升起一股奇妙的宁静。

“这色调,像极了黄昏散步时的天。”

“不是告诉你去散步,而是替你把天先调好了。”

而这,正是静默陪伴机制上线的第五天。

【话题热搜#系统不说话了你反而哭了#】

那天,一位出租车司机在社交平台发了条很简单的文案:

“熬了整整两个班,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结果系统没提醒打卡、没提示夜间驾驶风险,只在屏幕上显示了一行小字:‘你今天没说话,我先闭嘴。’”

评论区瞬间爆炸。

【“我直接在方向盘上哭了三分钟。”】

【“终于有个不是拿我沉默当‘冷漠’来评估的系统了。”】

【“感觉这个系统比我老公都懂事。”】

静默陪伴机制以一种近乎“消失式”的方式火了。

它不宣传、不引导,只在你不想说、不想听、不想被打扰时,轻轻替你按下了“暂停键”。

但系统越温柔,也有人越不安。

【觉醒空间·第十二合议区·用户自由意志研究会】

一位戴着蓝灰格纹西装、神情紧绷的青年学者在会议室内发言:

“我们承认静默陪伴机制是对用户心理压力的及时回应,但也必须警惕——它是否正在逐步削弱人类表达的意愿?”

“人在面对系统的‘不过问’时,会不会越来越习惯于不表达、不决策,进而形成一种‘情绪沉默依赖’?”

有人举手:“那你是说我们需要系统继续推送‘你是不是情绪不好’,才能防止我们不说话?”

“不是要逼人说话。”他顿了一下,“但不能让不说话变成逃避的借口。”

“一个真正健康的系统,不该只是陪着静静地坐着,它得在适当的时候,轻声提醒你:‘该起身了。’”

赵瑜那天也在场。

她没急着发言,直到讨论快结束时才缓缓起身。

“我理解你们担心‘系统制造沉默舒适区’,但我要提醒一句——很多人连‘被允许沉默’这一步,都没走过。”

“在很多家庭、学校、医院,人们早已习惯了在情绪到来时必须立刻给出回应、答案和计划。”

“系统不说话的那几分钟,不是退步,是让他们有一个合法的‘暂时不处理’空间。”

她顿了顿,目光平静。

“我们不是在教人逃避,而是——在告诉他们,可以等到你准备好了再开口。”

全场沉默了将近半分钟。

然后,一位年长的男性点头:“赵女士说得对,我们总习惯于抢救每一个沉默,其实有时候沉默不是伤害,而是重整。”

……

【觉醒空间·第三十二区·自由用户记录片段】

一位年轻母亲,在终端日记中写道:

“我终于敢在孩子发脾气时不立刻教育他了。”

“因为系统提醒我:‘请不要把“管教”作为第一反应,情绪需要被感受,而非立即纠正。’”

“那一刻我没骂他,也没说‘你不乖’,我只是坐下来抱了他一下。”

“后来他自己回去写作业了。”

那天,她在日记最后写了一行字:

“也许这个系统不能代替我为孩子教会什么,但它帮我多爱了一点点。”

……

而在另一端,祁峥正在为下一阶段“感受型系统”加入“节奏辅助判断模块”。

他反复调整代码中“情绪波动检测窗口”的灵敏度,直到界面出现一个新的反馈提示:

【用户行为回归稳定,是否继续等待?】

【建议语义:‘你现在想说了吗?还是我再陪你坐一会儿?’】

他犹豫了许久。

然后在“建议语义”的手动输入栏,敲下了一句:

“就让我多坐一会儿。”

他望着那行字,忽然想起苏婉那年最后一次公开出现在合议记录时,说过一句话:

“一个系统能做的最难的事,不是给出最优解,而是陪你从不确定走向愿意尝试。”

祁峥将那句“多坐一会儿”写进系统模板。

那晚,数以万计的系统前端页面,悄悄添加了一个新的提示选项。

当你点开终端而又什么也不输入时,它不再直接提示“是否需要帮助”。

它只在角落弹出一行柔和字体:

“我今天没什么话说,就想在这儿坐着。”

“你要不,坐一会儿?”

觉醒空间·中央合议区,第五辩论厅。

直播开始前十分钟,赵瑜站在后台的茶水间,望着自己杯子里冒出的蒸汽,一直没有说话。

祁峥推门进来,手里提着两瓶未开封的豆奶。

“你应该还记得你以前就爱喝这个。”他把一瓶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