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王的婚事,虽然太上皇赵玖这个爹不那么靠谱,但也是考虑过的。
首先,如果参考他的子女多都在青少年阶段就订婚了。虽然也考虑过性情脾气的问题,但那时婚姻的主要作用基本上是为了保证与功臣的共富贵。
但赵昕的尴尬在于他年纪太小,聘一个功臣孙辈的女孩儿不是不行,但大部分人都不太想跟预订庙号世祖的陛下正经长一辈。
主要是压力太大!
其次,毕竟时代已经变了,赵玖对于一些臣子的后代其实有些不满,只是碍于旧情加上政治稳定没法宣之于口,但是赵昕虽注定与皇位无缘,却也是他亲儿子,政治影响力在,很多想要攀扯的他也怕害了孩子一辈子。
一来二去,等到赵玖自己当了太上皇,顺便把赵昕亲妈带去中都,也没选好人。
他想着反正男孩子也不着急,也就顺缘了。所以说,赵昕的自由恋爱完全就是个意外,他除了去中都请安时,跟他的亲娘谢娘子之外透露过之外,谁都没说。
谢娘子只叹息道:“汪娘子身份也够匹配皇子了,你若是真心喜欢,自然要求你爹爹和官家做主,万万不可仗着自己身份始乱终弃。”
赵昕当年还是个纯情小伙子,闻言立即反驳,道:“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只不过,只不过我不知道人家小娘子是如何想的?怕贸然开口,爹爹圣旨一下,人家反而不好做了。”
谢小满看着已经比他高的儿子,眉目间有着赵玖年轻时的俊朗,又有自己哥哥那种敦厚。她心里忽然不知道怎么的,特别酸涩,只好感慨了一句,“你能这么想,为娘非常高兴,反正你有事也是会去大公主家的,找机会问清楚吧。”
原来这位娘子乃是淮南转运使汪忆之幼女,汪忆这个人在建炎朝的名臣中实在算不上号,但无奈他是殉国宰执汪伯彦的独生子,所以,在赵官家的关照下,妹夫赵伯药的助力中也做到了一方大员。
赵昕认识汪静蔚的经历也很平常,他喜欢打熬武艺,偶尔就去大姐家中找姐夫岳云请教——当然岳云在家的时间有限,但人生就是这样巧。岳家没有分家,那次岳云正好有事在训三弟岳霖,岳霖之妻宗家大娘子的手帕交汪大姑娘带着妹妹告辞,正好就遇上了赵昕。
赵昕当时正跟几个外甥玩,不知怎么了就看呆了,所谓诗中说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大约就是那样的感觉。
他就跟当年的岳父马一样,变成了口中的呆头鹅,人家小娘子什么时候走了都不知道,好在毕竟是皇子,接受的教育比较多,他也不可能大喇喇的就出去问。只是后来派人隐约打听。
后来他的侍从汇报,道:“其实汪家和宗家交情不多,只是宗经略去辽地上任时将家眷留在京中,正好和汪家做了邻居,宗夫人敬重汪忠穆节烈,时常走动,两家小儿女遂有交情。至于岳家,可能是因为宗家大郎点了鸿胪寺的差事,到底来岳家二郎君那里拜个码头吧。”